优秀设计师
新华社合肥8月25日电 题:从“相邻”到“相融”——皖苏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见闻
新华社记者王菲
作为一名资深骑友,滁州市民葛文杰喜欢在天气晴好的时候,约上三五好友,从滁州市南谯区出发,穿越皖苏两省边界的滁河风光带,一口气骑到南京的浦口区。
“景美路畅!滁河对岸就是南京市浦口区,浦口和南谯从‘相邻’到‘相融’,两地的生态环境、交通设施已经难分上下。”葛文杰没想到,几年前离滁州市中心较远的乌江镇,如今随着浦口—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的建设,已成为产业优、生态美的发展新高地。
记者近日在位于皖苏两省交界的滁州、马鞍山等地走访发现,以一体化发展为契机,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加快协同发展,昔日的“发展洼地”正在经历一场跨界融合的美丽“蝶变”。
“滁州市南谯区与南京市浦口区‘牵手’,以滁河为轴,围绕基础设施、生态环保、产业协同、社会治理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,打造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绿色发展样板区、宁滁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、苏皖跨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。”滁州市南谯区发展改革委重点办副主任夏少军告诉记者,双方共建产业园区,瞄准半导体和电子信息、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探索产业协同。今年以来,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个,总投资99.7亿元,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项目占比77.3%。
标准化厂房、人才公寓、文体中心……浦口—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内,记者看到各种施工车辆有序穿梭,一座美丽的产业新城雏形初现。
“正在装修无尘生产车间,今年年底就可以投产。我们(在建的这个工厂)是落户合作园区的第一个项目,总投资30亿元,主要研发、生产硅基半导体功率芯片。”南京华瑞微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翁锦烽说,这里离我们南京的厂区只有30多公里,当初选择这里,看重的是当地优良的营商环境和交通条件,下一步公司总部也会搬到这边。
“如果不是共建合作园区,华瑞微这个项目有可能眼睁睁就流失掉。浦口的高校人才资源较为丰富,但是土地资源紧缺。合作园区建立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机制,明晰产业定位,通过两地优势资源的整合,可以实现产业全链条式发展。”南京高新区(浦口园)招商中心主任吴思乡如今有了另一个身份:滁州南浦合作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。
谈及合作园区的发展,吴思乡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合作机制创新,实现园区差异化发展,打造长三角标杆园区。”
江碧沙白、鸥鹭翻飞,八月的长江三角洲水清岸绿。在皖苏两省的省际交界处,大片大片的新绿扩散延展,为母亲河长江筑起一道生态屏障。
在与南京市“唇齿相依”的滨江城市马鞍山,记者走进有着“城市生态客厅”之称的薛家洼生态园。作为长江东岸的一个天然港湾,曾经的薛家洼因“散乱污”企业、非法码头、固废堆场扎堆等问题而饱受群众诟病。
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通过皖苏两省固体危废联防联治、水体共保联治、联手开展长江禁捕等一系列综合措施,薛家洼重现鸟飞鱼跃的生态美景,成为市民亲水乐水的网红打卡地。
政务服务跨省通办、跨界基础设施共同规划、生态环境联治共保……从要素破壁到机制破壁,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全力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“样板间”。
紧邻南京江北新区的滁州高教科创城里,汇聚了越来越多来自长三角的科创人才。“这里有我们的‘诗和远方’。”滁州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、江苏人丁冲推开办公室的窗户眺望,远处浦口区的老山连绵起伏,近处南谯区的皇庆湖烟波浩渺。
“目前滁州高教科创城已集聚、孵化了300多家科创企业。依托长三角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,围绕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新装备等产业方向,打通资金链、创新链、产业链,形成‘种子——苗圃——孵化器——加速器——产业园’的创业创新体系。”丁冲说。
。推荐阅读: